“挂证族”挂出职业诚信的“红牌” |
|
|
|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不用上班,通过“出租”个人职业资格证,就能轻轻松松坐收数万元。一级建造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爆破工程师……各种证明码标价,从培训辅导,到中介介绍,“挂证”行业形成利益链,而这种“人证分离”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工程质量安全的担忧。(4月1日《北京晨报》) 出租个人职业资格证,在一些领域,尤其是工程建设领域特别突出,这种“人证分离”的状态,悖离了职业对资质需求的本有初衷,不能满足相关领域工作对专门技术的特殊要求,技术上缺斤少两,自然会给特别重要的技术环节留下不小的隐患。并且,挂证而不事劳动,本质是种不劳而获,违反了职业道德,有违职业诚信。 但“挂证族”的普遍,且在某些领域泛滥,并非简单的违信,根源还是特定职业畸形的人才需求。很多行业对于重要岗位职业资质的限定,成为行业准入的基本门槛,不具备规定资质人员是不能获取公司或机构注册的。如,开药店的需要执业药师;而在建筑工程领域,公司的等级除了与注册资本挂钩外,技术力量的总体构成也是重要因素。 尽管强化职业资质的限制,本意是强化关键环节的技术保障,维护公共利益的整体诉求,但是,在职业技术人才特定领域供不应求的语境下,对于资质的渴求远大于对技术本身的需求,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获取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巨大的盈利冲动,催生出很多的施工企业,甚至一些企业不从事或者很少从事直接项目施工,而是通过被挂靠的形式,出借资质参与各地工程招投标,从中收入不菲的佣金。换言之,职业资质的含金量不在“技术”,而在“资质”。行业要“资质”不要“技术”,不仅放大了职业资质的畸形价值,也给“人证分离”创造了条件。“挂证族”挂出职业诚信的“红牌”,折射出从业道德自律与职业资质管理的阙如。相对于“挂证”一年数万的获利,违信基本无需付出任何法规代价,仅仅可以预见的只有安全事故或者质量事故中承担的法律责任,其发生的低概率并不足以引起应有警醒,几近“零成本”事实上等于在鼓励违信,甚至催生出冗长的考培利益链条。同时,在职业资质领域重注册轻管理尤其突出,职业资质备案审查机制不完备,诸如聘用备案仅凭一纸协议便可以通过年审;区域间的信息沟通不通畅,一本合法的资质证可以横行天下。此外,诚信约束乏力,职业资质聘用双方违信,谁来管、怎么管,显得粗疏缺少操作性。“挂证族”的盛行对应的是诚信体系约束的式微,也是社会法治秩序与公共管理方式缺少规则壁垒导致的“宫外孕”。解决“挂证族”泛滥的问题,不只是形而上地堵住企业“假注册”的漏洞,也需要从规则层面重构秩序,改良土壤,对作假违信“零容忍”。(新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