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何频频跳槽? |
|
|
|
春节后,正是员工酝酿跳槽的高峰。而大学毕业生频频跳槽,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大心病,近段时间,一些企业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最怕的就是大学生员工毁约跳槽,希望这些人能学会敬业爱岗,而高校也要强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宁波市区一家IT企业在去年11月下旬与某高校10多名2004年应届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让他们来企业实习。然而,正当公司准备与他们签订正式的就业协议时,这些学生听说又有一个更好的单位在招人,于是集体毁约来个“胜利大逃亡”。 余姚一家电器企业去年招聘了省内外20多名大学生,结果不到一年,只剩下1名毕业生还在坚守岗位,公司不得不再到洽谈会上寻找人才,但毕业生能否忠诚于企业,招聘人员对这方面更为注重。镇海一家电子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也向记者叹苦经,去年7月份,公司招进了5名大学生,目前只剩下1名了。 大学生为何频频跳槽?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认为,一是大学生普遍向往城市,乡镇企业要留住人才很困难;二是用人单位承诺的待遇与一些毕业生的心理价位相差较大,有的学生因急于找到一份工作,于是签了协议,但事后又后悔了;三是用人单位的工作氛围不是很好,毕业生认为自己很难有好的发展前景;四是一些毕业生好高骛远,没有给自己准确定位。此外,对毁约行为没有有力制约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签了协议,毁约就要承担责任,但实际上,当他们一走了之后,企业也不可能再作追究。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企业实实在在做好留才工作外,高校还应该对学生加强诚信、忠诚教育,增强履约意识。 值得欣喜的是,有不少大学生明确告诉记者,他们已认识到“频繁跳槽,起点永远是零”的道理,要认准一家单位,然后脚踏实地地工作,积累经验,争取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跳槽跳槽,一些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因为换工作太多,出现了早期焦虑的症状。 小程大学毕业两年已经找了第5家单位,现在工作的电脑公司他还是不满意,刚过完年又琢磨着再跳槽。小程的每个工作都可谓是千挑万选,想尽办法甚至还找了关系,可工作没多久就发现薪水没有想像的高,领导也不像他期望的那样等各种不称心的问题。头两个工作他还比较能忍,可越到后来就越觉得沮丧,同事好心的建议也会被他认为是看不起他。为此,小程睡不好觉,整天闷闷不乐,交往也越来越少。 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徐方忠博士分析,像小程这样的年轻人大多渴望完美的工作,普通的薪水和工作环境很难被自命不凡的大学生接受,常常会表现出怨天尤人的情绪。但简单地通过换工作环境的办法来平复自己内心的不满,只会形成恶性循环,让人的挫败感越来越强,心情越来越灰暗。同时,这样的年轻人在性格上还有过分内向、心理调节能力薄弱等缺陷,离开了校园相对平稳的环境觉得没有安全感。上海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该市求职者跳槽的频率越来越高,平均周期在18个月左右,房地产开发、教育和IT行业的流动率较高,平均在5%以上。还有某猎头公司的统计称,在32到38岁之间的人中,频繁跳槽的人与其他人相比,薪金只是后者的一半。 有关专家认为,跳槽是自主性的推动,但是过分自主就是自私,在美国每一次跳槽都会记录在案,记录多未必是件好事。专家建议,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至少应该坚持一年再考虑跳槽,这样既能考验自己是否真的不适合现有的工作,也可以为自己选择更合适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的著作权未特别声明,均归原作者所有,请勿随意转载,若本文章侵犯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若需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请浏览相关栏目或联系我(http://www.11-22.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