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面对面精准对接人才 |
|
|
|
为了更精准地向外界“推销”自己的学生,吉林大学创业科副科长牛泽决定用一组数据“说话”。当大屏幕出现一张饼状图时,他特意停顿了一下,指着其中最大的色块说,“这是广东,去年我校毕业生中来这里就业的人最多,占总数的12.9%。”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从祖国北端这所知名大学毕业的学生中,人数最多的一批,跨越了几千公里的距离千里迢迢到位于南部沿海的广东省寻找各种发展的机会。 然而这并非个例。8月18日在广东顺德举行的“校地手牵手——百校人才发布(顺德)对接会”上,和牛泽一样,来自厦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余家高校的就业负责人面对前来“抢人”的数十家当地企业“亮出家底”。各家“晒”出的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各有所长,而一个值得注意的共同点是,在“毕业生就业去向”一项,广东省无一例外地位列所有毕业生最愿意去发展的就业地的前几位。 “现在的高校人才培养确实有脱离企业实际的问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李一波坦言。高校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也在让肩负着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重新思考,如何把人才推荐到合适的岗位去。 牛泽给企业负责人展示了一组数据:该校化学和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全球1‰;2015年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为2714人。他特意强调了一下,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科学。这一点,与顺德的产业布局相契合。 北京邮电大学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高鹏花了不少时间来介绍该校学科排名第一的通信工程专业,他认为,学校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优势,顺应了顺德制造业转型的大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欢说:“现在不少国内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那么眼下,企业的软实力十分重要。”而人大在法学、新闻学、管理学方面的传统优势非常明显,能够为顺德企业发展输送相应的人才。 人才对接会上,每个人都拿到一本《企业需求目录》,里面详细列出了21家顺德当地企业具体的用人需求。 “大学生到企业里,往往需要半年的培训才能上手,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美的集团招聘经理凌章铭说,此次美的集团通过校企面对面以及邀请高校创新人才参观美的集团总部等方式,让有意来美的工作的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今后自己的发展路径,“让大学生有的放矢,在入职后更快上手。” 刚刚考入帝国理工大学就读硕士的罗雨清说:“作为学生,找工作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可一直在校园里获取的企业和市场需求的信息非常有限。”她希望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当地就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后,再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定位。 广东工业大学的张在宇则是专程为了碧桂园而来。在听完碧桂园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培训与发展部的副总经理吴文葵介绍后,他几个跨步就排在了咨询的大学生最前面,向吴经理投出了简历。 北京交通大学的吴月峰在对接会结束后的当晚8点向美的集团的网站投递了简历,成为首批向美的集团投递简历的准毕业生。“美的去年校招收到的简历超过10万份,录用了1200多人,竞争很激烈。” 厦门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占群丽老师则向顺德区政府和企业发出了邀请,“以往我们很多毕业生都已经来顺德就业了。欢迎企业家们组团到厦大给学生讲讲顺德,那样的对接可能更有实效。” |